由萧寒执导的电影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。 继昨日全国十二城巡回首站广州后,今天影片巡回来到深圳,导演萧寒、文物修复师屈峰、史连仓、高飞、音乐人姚谦、摄影师严明等出席现场活动。 现场,众 
主创与观众大合影由萧寒执导的电影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。 继昨日全国十二城巡回首站广州后,今天影片巡回来到深圳,导演萧寒、文物修复师屈峰、史连仓、高飞、音乐人姚谦、摄影师严明等出席现场活动。 现场,众人就深圳的快与修复师的慢谈了自己的感悟,更有收音机匠人曾德钧表达慢工细活肯定导演萧寒的创作初衷,几位修复师也聊到工匠的话题,史连仓、高飞两位说起工匠传承,哲学家屈峰师傅再蹦金句解读工匠精神的四层境界。 萧寒导演与观众分享了电影的创作心得,并表示为了影片的上映,虽有妥协,但不忘初衷,坚持在纪录片制作的道路上走下去。 与深圳:深圳速度撞上慢工出细活等一等自己的脚步与心灵从广州来到深圳,各位电影主创纷纷表示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深圳的快节奏。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、充满活力、崇尚科技、勇敢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,诠释了典型的深圳速度。 而这种日新月异的快,和电影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中修复师讲究的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 现场,导演萧寒表示,深圳以深圳速度著称,人们多少有些疲于奔命,可能我们更需要的是等一等,要知道,等待是一种朴素的情感,也是一种快乐,等一等自己的脚步,等一等自己的内心。 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作为现场嘉宾,肯定了导演萧寒的说法,深圳速度的快需要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慢来协调,越是高速发展的时候,越是停下脚步,平心静气的想一想。 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师在默默地传承着人类的精华,这是我们需要去瞩目和学习的。 一语激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。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,年轻的文物修复师用上了谷歌眼镜、3D打印技术这样的新科技来辅助文物修复。 修复师高飞表示,科技并非万能,人的心性、人的经验始终是修复工作中最重要的。 
深圳
|